当前位置:中国财经报道首页 > 陶瓷 > 新闻正文

陶瓷竟然可以还可以这么做?!她让中国陶瓷“国际力max”

来源于互联网 2017年05月09日 阅读(

大英博物馆在2012年收藏了两件特别的陶瓷作品:在一件旧式麻衣上装饰了35000只栩栩如生的孔雀蓝瓷蝶,远处看如金缕玉衣般大气磅礴,而走进细看,每只陶瓷蝴蝶都只有指甲片的大小,每只都独一无二。

这两件《福》系列的蝴蝶衣,是中国著名陶瓷家、乐天陶社社长郑祎的代表作,也是她的得意之作。

郑祎第一次看到这种陶瓷蝴蝶是在“中国瓷都”景德镇,也正是这只陶瓷蝴蝶打开了她与景德镇这座城市之间的缘分。

1963年,郑祎出生在英国剑桥,20世纪80年代,郑祎赴美求学,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绘画学和动物学双学士学位,又在旧金山艺术大学修得了雕塑学硕士学位。

1990年,郑祎由美国回到中国香港,加入乐天陶社,之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陶瓷事业中。“之所以选择陶艺,郑祎说:因为陶瓷是最原始、最手工工艺的,都不知道是不是艺术的一种。陶瓷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我永远在寻找中国特色的东西。”

她对于中国文化的追寻,或许与郑祎家庭文化的熏陶有着莫大的联系:祖父郑德坤是剑桥大学历史系中国考古学教授,被誉为“四川考古之父”。祖母是陶艺家,毕业于燕京大学。母亲张永珍则在商界、收藏界享有盛誉。

但郑祎又从小生活西方,身上带着很多西化的东西。

这种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在郑祎的世界里融合成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是从前卫的电脑(当时没有www,没有html)开始搞行为艺术,再回去看陶瓷的时候,我的眼光就很不一样:你们都是从传统这个角度去看未来,我是从最前卫的角度看回去。”

所以,无论在郑祎的作品《福》系列、《走狗》等作品中都能看到这种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的独特的视觉美。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