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举办金融街(12.02 +0.17%,诊股)十号论坛第5期,聚焦最近热议的“灰犀牛”风险。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认为,在经济领域尤其是金融领域应对外部冲击的最有效的“减震器”就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特别是对于大中型经济体来说,可通过汇率波动来释放和化解外部压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抗外部冲击的作用。
张斌表示,过去三年,我国经济领域面临的最大的外部冲击,就是持续大规模的资本流动。
在影响中国资本(6.67 +0.15%)流动的因素中,张斌认为,短期资本流动与中美利差高度相关,即中美利差扩大(中国利率高于美国利率)会有更多资本流入,反之,利差收窄会导致资本流出。
然而,与外界认知不同的是,根据张斌的研究,影响中美利差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变化,而是来自我国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变化。
张斌进一步表示,驱动国内市场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则是工业品的价格波动。
“国内的利率变化跟整个经济基本面的运行,特别是工业品的价格波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工业品的价格变化又与周期性行业(以房地产、汽车为代表)的波动有很高的一致性。”张斌说。
因此,张斌认为,影响我国资本流动的逻辑是,周期性行业的起伏变化带动工业品价格波动,进而影响中国市场利率变化,并影响中美利差,最终导致资本流动发生相应变化。
张斌强调,并不是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跨境资本流动没有影响,尤其对一些新兴经济体来说,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会伴随着资本从新兴经济体流出。但对中国而言,由于中国的经济体量(特别是贸易体量)很大,使得国内因素对于资本流动的变化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张斌还表示,在我国资本流动更多受内部因素影响的背景下,过去几年我国能出现持续大规模的资本流出,不单单是由周期性行业的价格起伏变化所致,也有汇率定价机制本身的原因。此前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单边贬值预期加剧了短期资本的过度流动。
张斌认为,实现浮动汇率,让汇率定价由市场供求决定,是化解资本流动压力、应对外部冲击的有效举措。“特别是对于大中型经济体来说,通过汇率波动来化解外部冲击的压力是最好的减震器。中国一定不要把这个减震器放弃掉,因为市场本身就是化解冲击很重要,甚至是根本性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