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财经报道首页 > 节能环保 > 新闻正文

山东富尔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福敏

来源于互联网 2016年04月25日 阅读(

人物小结:

王福敏,男,1952年出生,海阳市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现任山东富尔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建设部建设科技常务副理事长。先后荣获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贡献奖章,中国工业经济年度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王福敏在烟台成立我国第一家低温热源技术研究中心,公司生产的富尔达低温中央空调先后被评为建设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A类、国家五部委重点新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

富尔达:取来地温作空调

去年底,富尔达地温中央空调被五部、委、局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2000年2月22日至24日,国家建设部在泉城济南召开了全国建设系统富尔达中央空调推广应用会。

不用锅炉、不需燃料、没有污染,取地下的低温就能供暖,被人视为“天方夜谭”。“富尔达”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联手开发,终使梦幻成真。

王福敏是山东省海阳富尔达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熟悉他的人都说,王福敏有胆识、有眼光,就在于相信科学上。1995年,他任海阳市二轻局局长,听说外国专家来北京进行一周的学术讲座,便兴致勃勃地赶到清华园。瑞典、波兰等热能专家、教授讲授地热的开发与利用,拉紧了他的神经。当时还只是在讲,国内没雏形。在清华大学里,徐秉业教授、朱峰副教授和王福敏局长一拍即合:我们一起来做吧。最后双方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开发利用地下热源的攻关合同。这份合同好沉哟:要三年,三年以后的结果是什么?要几百万,这些资金如何解决?

“当个清闲的官就行了,无过就是功,这儿混不下去再另调个单位,还当局长、经理的,操那份心干什么?三年,三年以后还不知是什么样子呢?这个项目搞成了,功劳是大家的;搞糟了,罪过是你的。”上下左右,一阵阵议论声吹到王福敏的耳边。他认为,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新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想干事业就不能顾虑重重,首先是干,在干中总结经验。不干,永远是停顿和落后,尤其是一份环保资料,使他铭记在心,并认认真真地写在笔记本里:“传统取暖靠燃烧煤、油、天然气等,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仅烧一吨煤,就要向大气排放15公斤粉尘、20公斤二氧化硫、7公斤氮化物。”地下固有资源日益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的事实,更加坚定了他寻求绿色事业的信心。

他和徐秉业教授、朱峰副教授一起制定开发方案,研究实施步骤,到国外进行考察。炎热的夏天,冒着酷暑,他跑省城,进北京,为项目立项,筹集资金;接着又选材料,聘人才,风风火火地跑了50多天没进家门。体重下降了,人瘦了一圈,血压急剧升高,最后实在支撑不住了,住进医院。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朱峰副教授和海阳的技术人员日夜进行研制。经过多少次的努力,终于造出了首台提取地下低温的取暖机。

1996年6月24日,由我国热工、环保、地质、检测方面的院士、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地温取暖技术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挫折、风险,时时袭来。“富尔达”人百折不回,战胜一个个困难,最终使地热冬可供暖,夏能取凉,《科技日报》传播信息,热能技术推广开来。

带着成功的喜悦,王福敏从北京回来马上组织人员进行生产,先为本市邮局职工宿舍安装。时值严冬,施工人员冒着寒冷天气挖土埋管,安装设备。一切就绪了,机器一开,温度由高变低,最后一点温度都没有了。主要是没有根据地质状况来灵活取热,结果失败了。用户的领导和职工不满:“原来是水中桥。”

王福敏和朱峰夜间守在工地上观察、思考,夜深了才缓步回家,清晨摸黑又来到工地。稳定热源是他和清华大学教授脑中一直追逐的一个问题。他想到了地下水常年是恒温,何不直接提取供热?这一招还真灵,室内温度达到了预想的结果,邮电局干部职工个个满意了。

事情总是无独有偶,辽宁省辽阳市邮电局刚竣工5万平方米的邮电新村,急需解决取暖问题。他们先后探讨使用燃油锅炉、燃煤锅炉、余热发电或电炉供暖。但是,一个个供暖方式都先后因有环境污染、施工繁杂、运营成本高等问题而搁浅。就在为确定采用何种供暖方式左右为难时,他们从《科技日报》上看到了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与海阳成功利用地热的消息,马上安排人马分两路,去清华和海阳探个究竟,经过反复咨询、论证、考察、核算,吴启富局长以超前的眼光和胆识,果断选择了取地下热源供暖。

如果说用户是经过了慎重地挑选,那么生产厂家是否需要慎重地决定?尤其是王福敏是否敢拍这个板?摆在他眼前的问题是:5万平方米楼房急需45台节能取暖机串联在一起,大面积安装还是第一次,成功有把握吗?已进入10月,东北11月份就该供暖了,要生产出设备,从胶东半岛跨越渤海湾去作业,时间近在咫尺,对方还在合同中明确要求,若室内温度保持不住16度以上,不但要退设备,还要赔偿打井、建变电站等损失160万元。

沉甸甸的一笺合同摆在王福敏的办公桌上,亲朋还有同事劝他:先不要干大的,慢慢来,干砸了,将不可收拾。此时,王福敏还想起了辽阳市一个部门的纪检书记曾说过:我的博士导师就是搞地热的专家,多少年以前他就说地热只有发达国家才能搞,发展中国家是搞不起来的。

面对合同、面对好心人的劝告,王福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人要有点骨气和信心,相信科学、相信清华大学教授,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即便这次失败了,在海阳一败涂地,我也要抱着这个项目远走他乡继续干下去,非要把这个项目搞成功不可,为中国办争口气!如果平平安安保日子、保官位,就不揽这风险活;如果要把这节约能源、没有污染、造福人类的新兴取暖方式推出去,就得迎着困难上,冒着风险干!在海阳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拍板了。他带领技术人员,住进了辽阳市邮电新村,在这里安营扎寨,加紧施工,终于在严寒到来之前,向5万平方米的职工大楼供暖了,坐落在地下室里的节能取暖机,像一排排威严的哨兵,在电脑控制下,采集着地温,日夜供给着人们需要的温度。

室外,零下27多摄氏度,滴水成冰;室内,家家户户保持着18-23摄氏度,温暖如春。经国家计量科学院测量,这种节能取暖机的热量输入与输出之比为1∶3.8。

三个严冬过去了,辽阳邮电新村的节能取暖机一直正常运行。辽阳邮电局局长吴启富告诉记者:我们每冬供暖150天,用这种节能取暖机平均每平方米的运行费用不到12元,仅为锅炉集中供热费用的28%,年可节省费用70万元。这种命名为“富尔达”的地温中央空调,被辽阳邮电职工称为“绿色工程”、“节能宝贝”。在省、市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富尔达地温中央空调像挣脱襁褓的婴儿,以极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富尔达”,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开花,出现了旺销好势头。

自1997年以来,“富尔达”相继在东北三省和山西、山东、河北等用户中运转起来,为众多的人们带来了冬天里的温暖。随着产品走俏市场,企业经营日益红火起来。在成绩面前,王福敏没有止步。他和清华大学两位教授密切合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富尔达节能取暖机冬能供暖,夏天为什么就不能取凉?很快,富尔达地温中央空调诞生了。在制冷状态下,能量输入与输出之比为1∶5.2,运行费用更加节省。

1998年7月底,山东龙口市华银大厦28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首次用上了冬能取暖,夏能送凉的“富尔达地温中央空调”了。接着,他们在取暖制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冬季供热水的功能,使人们在冬季的洗浴、洗涤更加方便。通过国内外最新技术资料检索,这种具有三种功能的提取低温设备,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可以自豪地说,我国开发利用地温技术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由于这种设备功能日臻完善,用户接踵而来。仅山东的滨州地区就有四五家安装。其中工商银行一家就在4万多平方米的两个职工宿舍楼群里,安装上了具有3种功能的富尔达地温中央空调。为了加大推广力度。

1999年1月17日山东省经贸委、建委、环保局联合下达文件,在全省推广。7月28日,山东省建委召开了全省建委系统推广应用会。1999年1月28日,国家环保总局在辽宁省辽阳市召开全国环保系统推广应用会。今年1月22日至24日,国家建设部又在济南召开了全国建设系统推广应用会,并到滨州实地参观。早春,勃发着生机。

山东省及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文件及召开的推广会,对我国人们取暖纳凉,从根本上遏制污染,利用地温资源,找到了新途径。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在全国10多个省市的100多个企业和单位安装上了这种新设备,推广使用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应用,如今的“富尔达”确实名声鹊起:先后被国家建设部定为“新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富尔达地温中央空调示范工程”国家环保总局定为“最佳实用技术A1类”,被国家经贸委定为节能专项,被科技部列为1999年国家火炬计划,1999年11月份,又被国家科学技术部、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总局、税务局、外贸部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批量生产的富尔达地温中央空调,正从海阳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各地,它将为我国的地温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同时,也将为世界开发利用地温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起到了领先一步的作用。

王福敏和“富尔达”人为了绿色的希冀,昨天已洒下了艰辛的汗水,今天和明天将义无反顾地追求下去。因为,绿色是春天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是永恒的标志……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