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四零五年,内宫监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程。数百只船,满载着中土的富饶物产沿海南下,在十五世纪的风云变幻中,宣扬着大明王朝的强盛与荣威。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船上财物散尽准备返航的时候,变轻的船只根本无法经受大海的狂波巨浪,贸然回航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船队被迫停靠在印度的古里港。
所有人都知道,安全回航必须增加船只的重量,但是究竟装什么,成了困扰郑和的难题。知道有一天,一个船师偶然发现,在港口附近有一片森林,那里的树木又硬又重,正好用来增加重量。装满木料的船队踏上了归途,沉重的原木确保了船只的顺利返航,靠岸之后,再无用处的木头被随手丢弃,而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增多,废弃的木料也渐渐堆满了常熟港。
多年之后,几个木匠偶然发现,堆放的废料竟然有着他们前所未见的芯材。有的木材纹理行云流水,变化多端,有的木材颜色深沉厚重,闪耀着金色光芒。工匠们被吸引了,他们不约而同开始思考,如果将这些废料做成家具,会是什么样子。这些美轮美奂的花纹和色泽,展现在家具上是怎样的一种效果。习惯了传统漆制家具的人们,到底能不能接受。
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德祥:“中国民间家具,包括皇室家具,主要是漆木家具,上漆的一些家具,它的木胎,上乘的是楠木,次点的就是榉木,还有其他的榆木、松木,主要是以漆作为装饰。那么明代中期,隆庆万历时期呢,优质木材进来之后,使用优质木材做的(家具)就不用上漆了,这样很适合江南潮湿气候,工艺也省了,打磨光就完了。过去漆家具你打完了,还要彩画还要上漆,气候潮湿不好还要剥落,手感漆(家具)也不如硬质木材那么光滑细润,所以很快明代中晚期,中国家具就有一个大的改观。
漆制家具曾经在中国家具历史上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但是从明朝中期开始,随着郑和带回的优质硬木的使用,不再上漆着色,尽情展露木料本身色泽与纹理的红木家具成为了主角,成为了富贾乡绅的至爱。面对这自然的本原之色,与变换流畅的纹理,人们拍手称奇,不禁高呼: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品!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由红木引领的家具革命悄然来临。
就在那个时期,手工业迅速发展,沿海地区的海外贸易逐渐频繁,经济蒸蒸日上。技艺高超的匠人纷纷被请到各家各户,一张张家具设计图交到了工匠的手中。一时间,人们对红木的喜爱与追捧,掀起了一股红木家具的制作热潮。官员们将红木家具作为贡品进贡,皇帝也连声盛赞,很快红木家具就取代了宫廷内的漆制家具。
张德祥:因为红木家具是现代的称谓,古代就是黄花梨、紫檀、酸枝、鸡翅木、优质木材做的家具,材料好了他就用心的做,又承载了优秀的文明,优秀的文化。皇室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权利机构,它又有能力、又有权利来享用这些,所以说这就是皇室为什么占有,具体说呢,这也是皇室为什么喜欢红木家具。
后来人们才知道,郑和带回来的是一批珍贵的红木,学名降香黄檀和檀香紫檀,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黄花梨和小叶紫檀。当时红木家具大量制作,堆放在常熟港的压舱木一扫而空,已经习惯了使用红木家具的皇室,向全国乃至世界征集硬木。一时间,大量的硬木源源不断涌入中国。
海南花梨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志扬:“好的木材主要体现在一个是它的耐用性,第二个是它的稳定性,而这两个特点就决定它能不能打造出好的家具。如果不具备一个稳定性的家具,不具备稳定性的木材,大家用了很多精神去制造它,最后没两天变形了,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考究的家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姜笑梅:“比如像紫檀、黄花梨,它的纹理特别细腻,然后再雕刻的时候不崩不裂,可以雕刻出非常优美的线条,所以的话这都经过历史的考验,这是历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