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以来,人民币不断贬值,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创记录新低,人民币资产也因此大幅缩水,人们纷纷慨叹“与法定节假日一起不见的,还有裤兜里的钱”。
上周,人民币短暂回暖,就在市场认为汇率企稳回调之时,人民币却开启了更大幅度的下跌——在岸人民币接连失守6.83、6.84大关,离岸人民币更跌破6.85,创下历史新低。
这一幕有些似曾相识——去年6月的股市,“8.11汇改”之后的人民币,都曾经历过同样的暴跌。人们不禁要问:人民币跌到哪儿才算合理?它究竟是风险资产还是避险资产?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资本外流有多严重?股市和汇市的联动性究竟如何?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新常态”下,房价和汇率又该如何取舍?
针对这些问题,凤凰财经专访了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目前,市场最关心的可能就是人民币贬值的问题。国庆节以来,人民币不断创新低,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声音,说“人民币是不是被高估了”。然而一年多之前,包括美国在内一些国家还一直强调“人民币被低估了”,你怎么看这个现象?人民币是不是被高估了?
管涛:汇率高估还是低估主要是相对于均衡水平而言,因为实际上汇率的升值和贬值并不意味着高估或者低估。要市场汇率相对于均衡水平出现很明显的偏高或偏低,才构成低估或者高估的说法。那均衡汇率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个东西就是在理论上讲的,理论上讲的均衡汇率就是单一国家经济对内对外同时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实际上,目前对于人民币汇率水平是高估还是低估,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是不一样的。比方说,从贸易角度看,我们的(中国)贸易仍有比较大的顺差,出口有一定竞争力,所以人民币汇率没有被高估,这也是官方比较认同的意见。但要是从金融的角度看,特别是目前讨论得比较多的经济下行、外部美元走强、市场信息波动比较大、情绪波动比较大,还有货币流通比较多,从这个角度看,大家可能觉得短期内人民币有所高估。
所以说高估还是低估,根本上还是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如果汇率完全市场化,那高估还是低估,就应该通过交易的方式试错试出来。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因为在管理上汇率有一定浮动,市场和调控者之间可能拥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就存在一个博弈的过程。
记者:现在人民币不断逼近6.8关口,您觉得这个价值对人民币来说是不是合理的呢?
管涛:如果看实体经济面的话,一般就看经常项目的情况,目前,经常项目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顺差,从这个角度来看,汇率水平是合理的。只不过市场汇率不会稳定在均衡汇率水平上,它是围绕均衡汇率水平上下波动的,就像我们经常讲的价值规律。价值规律讲的什么?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放到汇率问题上也是一样,均衡汇率决定市场汇率,市场汇率不可能偏离均衡汇率太远,但市场汇率不会稳定在均衡汇率水平上,它一定是围绕均衡汇率上下波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