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财经报道首页 > 宏观论 > 新闻正文

降低期限错配风险 央行持续加码28天逆回购

来源于本站原创 2016年09月19日 阅读(

中国财经报道】9月18日,亦是中秋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及12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顺延至18日到期的逆回购到期总规模为1300元,当日净投放为1400亿元。

这已是央行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开展28天逆回购。上周一(9月12日),市场传出央行询量28天逆回购的消息,随后两个交易日,央行分别开展600亿元和650亿元28天逆回购,2.55%的中标利率颇让市场感到意外。央行上一轮开展28天逆回购操作在今年春节期间,彼时,中标利率为2.6%。

“在没有宽松货币政策护航的情况下,降低中标利率可以降低对市场的影响。”华南某银行交易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央行此次重启28天逆回购,“延长了投放期限,意味着抬高了成本”,但中标利率下调5BP,“对冲了一部分影响,释放的信号也更中性。”

市场普遍认为,央行开展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主要目的是缓解季末、节假日等因素影响,保持节前资金面平稳运行。

尽管如此,资金面依旧略为紧张,隔夜资金的成交占比下降,各期限资金加权利率普遍上涨。其中,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隔夜加权利率过去一周上升约8BP至2.1998%,7天品种上升了约11BP至2.2029%。

在对市场的影响上,中金公司利率债分析师陈健恒表示,逆回购期限的拉长,对资金利率有引导作用,并非决定性作用;而反脱媒和存款活期化的趋势使得银行资金成本逐步下降,金融体系资金驱动可能重回表内,债券市场仍将延续慢牛行情。

降低期限错配+完善利率曲线

8月下旬以来,央行陆续重启14天和28天逆回购。每次消息的传出,均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形成一定扰动。

“28天的逆回购利率是2.55%,比起7天品种的2.25%,如果把资金切换过来,意味着成本提高了30BP。”北京某公募基金交易员表示,央行推出更长期限逆回购,除了今年中秋节、国庆节相距较近,需“缓解节假日流动性压力”外,更重要的目的或是通过增加资金端成本,“有点变相加息的意思,主要是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但有些行业、市场却存在泡沫,需要挤一挤。”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指出,2013年中秋与国庆时间间隔比2016年更近,但彼时并未进行28天逆回购操作,而是继续7天和14天逆回购。

邓海清续称,结合上一次拉长至14天逆回购来看,央行有意引导资金负债端期限拉长,以降低市场的期限错配程度;可以进一步猜测,央行可能加大MLF等更长期限工具投放力度,以减少短期资金循环投放压力,实现其“锁短放长”目标。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