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财经报道首页 > 新动态 > 新闻正文

四大报解读金融工作会议:A股将价值进行到底

来源于互联网 2017年07月17日 阅读(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会议着重提出,金融要回归本源,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多维度进行部署。金融活则经济活。相信在明确的政策基调和一系列政策举措后,金融将为实体经济灌溉源源不断的活水。

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央行职责更强化

在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最引人关注的提法无疑是“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近年来,金融创新不断推进、金融业态不断融合,而监管却停留在“谁家的孩子谁抱”的分业模式。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矛盾日益加深,导致出现“牛栏关不住猫”的困境。因此,在国家层面设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一直是学界、业界讨论的热点。

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令人振奋。该委员会将如何开展工作也引起各界关注。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国务院层面的权威决策机构,应该会由国务院领导担任负责人,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可能设在央行。该委员会不是咨询机构,而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专业决策机构,对于深化改革、金融协调监管将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金融监管的统筹主要是从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角度出发,并不是另起炉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未来应该会由人民银行牵头引领,统筹安排。

至于人民银行将发挥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这次会议进一步突出了人民银行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作用,未来人民银行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及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监管。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应该包括金控公司,特别是一些产业公司逐步向金融领域渗透。“对这部分机构的监管存在空白,监管较为薄弱,未来这块会得到有效加强”。

监管进一步加强严防系统性风险

会议提出了做好金融工作的四大原则,其中有一条颇受关注,即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成为会议期间的高频词汇,例如“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等。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标志着中国的金融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如果说,过去历次金融工作会议都将金融发展作为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一次,防范风险和加强监管显然占据了更为优先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说。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世界性潮流。以美国《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于2010年7月通过为标志,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发展进入以加强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新阶段。

张承惠则认为,这次会议进一步强调监管部门对金融风险监管的责任。从历史经验来看,处理好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始终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一方面,要避免过于注重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金融风险的防范;另一方面,对于新型交易风险存在认识不到位、缺少监管经验的问题,这就要求金融监管部门更加注重有质量的金融发展。如果金融发展不受到监管和约束,容易引起金融风险的发生,反过来会影响金融本身的长远健康发展。

“至于强调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以及强调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都显示出加强监管已成为当下与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主旋律。”李扬表示。

兴业银行(17.90 +0.45%,诊股)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从本次会议精神来看,未来金融监管会更加严格,年内相关新规可能会陆续出台。

切实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这一精神在此次会议中得以充分体现。

郭田勇表示,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如果脱离实体经济,金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花里胡哨”的金融产品会导致资金在银行体系内空转,尽管短时间内可以创造利益,但是长远看,是没有任何前途的。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需要金融业转变方式、优化结构。会议提到,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此次会议还提到,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郭金龙表示,保障是保险业经营基础。保险业回归保障主业,是体现“保险业姓保”的核心理念,有助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保险业做好保障业务,也有助于资产业务的开展。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还需要金融业深化改革。会议提到,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外部市场约束。

证券日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那么,会议到底传递了什么信息?对未来几年金融工作进行了怎样的顶层规划?本报邀请多位专家全方位解读,以飨读者。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直接融资获力挺

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我们历来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的诟病,间接融资比重过大,这就造成一旦出现经济周期回落,银行资产出现坏账率提升,产生系统性风险,对政策形成反制,所以,政府一直提倡加大直接融资。”联储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胡晓辉7月16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我们资本市场由于基础制度不完善,各种套利、内幕交易等存在,限制了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随着监管层坚决打击套利,严管大股东‘清仓式’减持,严打各种非法金融,坚决打击各种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将有效堵住套利资金的通道。”胡晓辉表示。

他进一步表示,未来,随着A股加入MSCI,债券通“北上通”的开通,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以及养老金、企业年金的入市,远期将有超过4万亿元-6万亿元合规资金逐步进入市场。“合理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我们的经济前景更加光明。”

“考虑到目前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发展的阶段和特征,中央依然采取的是鼓励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举的发展策略,只不过在直接融资层面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创新来提升增量。”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东方金诚评级副总监俞春江昨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资本市场向实体经济进一步倾斜资金,实体经济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将迎来新的机会,在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有望继续快速扩容。

在光大证券(15.25 +0.00%,诊股)首席分析师滕印看来,目前中国总体金融结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成为制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就要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要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以合格机构投资者和场外市场为主发展债券市场,为扩大直接融资创造更好条件。

改善间接融资结构

推动各类银行战略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应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各类银行的金融服务模式也要进行调整,从服务于大企业、大项目的投资模式,向更加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高效益的投资模式进行金融服务发展。

“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新的发展模式对新的融资有更高的要求。不仅大型的国有银行要面临转型任务,中小银行和民营机构也面临类似问题,要进行融资结构的转变,完成新的定位。”赵锡军表示。

赵锡军表示,新环境的变化在加快着各类银行战略转型,包括市场化的发展,例如利率的市场化;技术的发展,例如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在迫使各类银行不断改善融资结构,进行战略转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间接融资结构也需要创新,如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如火如荼,传统的金融业务如果不主动合作,就会被互联网金融所超越。要发展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所以传统银行要跟互联网金融合作,进行优势互补。

赵锡军表示,目前间接融资结构的调整还在刚开始阶段,要彻底改善间接融资结构,适应新的发展模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对理念、战略、机制的建设,以及产品的创新和风险的管理,这是个全方位的调整过程。

保险业回归风险保障主业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是市场经济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保险业要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首先要做到自身的稳健;二是对资本市场起到稳健作用;三是对实体经济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王绪瑾表示,资本市场要姓“资”,不姓“融”,更不能成为上市公司高管减持的手段,那么,保险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可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这也有助于整个保险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他还强调,社会保险要姓“社”,不能姓“商”,以保证社会保险有一定的保费收入,避免社会保险挤占商业保险的市场。与此同时,行业自律应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对行业的服务。另外,在监管方面,我国偿二代制度正式实施之后,应在探索中继续不断的完善。最后,我国的政策扶持要到位,法律也需进一步完善,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对商业保险要起到协调、合作共赢的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业要继续立足于保障的根本属性,为全社会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撑。要通过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保险的渗透率,拓宽灾害损失补偿渠道,提高保险对灾害损失的补偿比例,从而更好地发挥经济补偿的功能,分散和转移实体经济运行中的风险。

在资本市场方面,朱俊生表示,此次会议提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那么,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上发展直接融资的非常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体量大、期限长的特征,理论上可以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作用。

推动经济去杠杆

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增强企业活力

国资国企改革研究人士刘兴国7月16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关键任务之一,发展好国有企业也是巩固执政基础和提升国有企业形象的必然要求,所以,必须要在改革中着重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降低国有企业财务负担与风险,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另一方面,通过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也可以带动民营企业加快降杠杆。从风控角度来说,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从而避免企业风险像金融体系蔓延,进而引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事实上,按照国家的部署,国有企业已经在有针对性地推进去杠杆。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国有企业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其进度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江瀚认为,国有企业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难点:一是所有企业的职能过多导致负担较重。二是对于国有资产的处置较为敏感,如果处置不力的话,将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三是国有银行存在较大的资产损失压力。除了资产端的阻力,国有企业还面临着银行端的问题,如果去杠杆速度过快,将有可能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率的增加。

防控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

上海财经大学银行系教授曹啸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善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于金融企业尤为重要。

曹啸表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采取合理的治理结构,约束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金融机构珍视自身声誉的信号,从而建立起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于金融机构的信任,是整个金融体系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曹兴权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类公司治理监管成为金融监管三寺支柱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前者为公司内部各机构的分权与制衡,并主要表现为治理结构。后者是外部市场的约束。因外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外部市场约束本身有局限,中国金融类公司治理应以内部治理为基础。

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立新昨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以优化股权结构作为突破口。目前推行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际上就是股权结构的改革,而未来我国公司立法,还需要在《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的基础之上,推行种类股(类别股)制度,允许公司将股份设置为两种及以上在性质、权利义务和利益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同的股份,通过更加灵活的股权结构构架,实现更好的公司治理。

监管模式转变 “机构监管”将成过去式

国泰君安(21.19 +1.00%,诊股)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7月16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主要目的是防风险。”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认监管模式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这是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层面对监管模式的改变进行确认,标志着“机构监管”将成为过去式,这是监管模式的重大转变。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过度投机,这对于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伤害,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金融去杠杆以及规范金融业是非常有必要的。”林采宜表示。

“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两难的处境,需要平衡好金融深化改革和金融去杠杆两者关系,而平衡好这一关系,推进制度改革是最重要的。”林采宜认为,在现有金融环境下,仅单纯防风险、去杠杆,不深化金融改革,这是没办法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因为目前一方面在金融领域存在部分过度投机现象,但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得到的金融服务是相当有限的,目前仍有很多嗷嗷待哺的企业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服务。总体来看,金融不是简单的供求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因此当前深化金融改革非常重要。

“如果金融改革能够做到位,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也会进一步市场化,很多风险防范尤其是微观风险应该有金融机构的利益机制来解决,风险的问题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都应该放在金融改革的框架中来解决。”林采宜强调。

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人民币国际化助推金融市场开放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稳步推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为全球金融治理架构提供一个新的选择,为更多的经济体提供公共产品;人民币国际化自2008年起步,经过几年的发展,可以在全球化逆流将现的背景下发挥积极作用。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成为进一步提升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抓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提升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债券市场的开放是释放人民币加入SDR制度红利的关键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昨日指出,当前贸易结算驱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动能大幅减弱,金融交易驱动力有所增强。在此背景下,向松祚建议,鉴于贸易项下人民币国际化驱动力有所减弱,在国际交易活动中,金融交易规模又远大于贸易结算规模,因此亟待发展和完善人民币金融市场,挖掘资本金融项下人民币使用潜力,增强人民币的金融交易功能,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的地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贸易+金融”双轮助力、联合驱动。

中国证券报:强监管守底线 金融业发展创新加速回归本源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业内人士认为,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等四个原则的确立,有利于稳定市场对金融未来改革发展的预期,有利于厘清金融创新和风险累积之间的边界。同时,在金融混业大趋势下,金融监管部门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辨别业务本质,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力促金融监管和风险排查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避免因监管规则不统一而形成套利空间。

强化监管原则确立

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

不难发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仍是当前金融工作的底线,强化监管原则也已确立。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强化监管首先要树立“穿透式”监管理念,穿透所有金融风险,这一监管理念也得到了政策上的认可,如我国互联网专项整治方案多次明确提出了“穿透式”监管的概念,确立了穿透式监管理念。以资产管理产品为例,其存在着产品规则不统一、层层嵌套;没有严格遵守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很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方向不匹配;数据和投向不清晰等风险点,对此各个监管当局应当坚持穿透性的监管原则,穿透到最终的投资者、穿透到最终使用资金的产品。

交通银行(6.19 +0.98%,诊股)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未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作用是从更高层面统筹和协调金融监管。在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过去在监管中会出现空白和盲点,以及交叉和重叠,甚至还会产生一些矛盾。未来监管会有更多的统一性,克服原先的短板。就资管产品的统一监管而言,会从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入手。不仅规范行为,还包括对于如何能够为实体经济带来更好支撑,带来更好效率等方面进行监管。

中国银行(3.68 +1.10%,诊股)首席研究员宗良认为,金融监管需要练就“火眼金睛”,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整治金融乱象,这意味着未来所有的金融业务都会按照统一标准来考量。对相同的金融领域,不同的监管能做到保障公平竞争。

在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看来,未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作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构,将统筹“一行三会”,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强化监管问责机制。有效解决当前监管协调力度较弱,跨领域金融监管标准不统一,存在规则冲突或监管真空等问题。

监管“跟上”创新步伐

一直以来,金融监管如何在风险与创新中取得平衡,受到业界、学界的讨论。近年来,部分机构和业务的过度创新、无序发展所导致的脱实向虚、资金空转、杠杆率高企等问题也饱受诟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

海通证券(15.23 +0.00%,诊股)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纵观各国历次重大的金融危机,都源于金融发展过度,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而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金融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意味着短期内货币政策难再宽松,资产泡沫将受到抑制,金融发展将回归实体经济本源。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直言,此次会议确认监管模式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层面对监管模式的改变进行确认,这是监管模式的重大转变。“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意味着,“一行三会”的监管对象必然将出现交叉,因为金融机构确实已经“混业经营”。这意味着“监管真空”、“监管套利”等一直存在的监管问题有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邓海清表示,高杠杆率的根源并不是金融体系,而是在于“僵尸企业”、地方政府等软约束主体。此次强调“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高杠杆率问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杨东看来,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金融监管和风险排查需要跟上金融创新的速率和步伐。对于监管者而言,不遵循市场导向的监管措施必然导致行业无序创新、规避现有监管法则,容易引发风险。反之,如果监管机构能够正视市场的合理需求,及时征求行业的意见,顺应市场变化出台监管框架,就能将创新引向规范。

杨东认为,金融监管必须“粗”、“细”结合。一方面顺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搭建整体的监管框架,让机构在框架内能够公平竞争、有序创新;另一方面则需加强差异化的分类监管,用更专业、细腻的方法监管更具体的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强化监管还必须发挥监管科技的作用,利用监管科技守护金融安全。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应当建立起金融合规、场景依托和技术驱动三位一体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突出监管科技在金融监管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金融监管进行重构。

改善间接融资结构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6万亿元。从结构来看,属于间接融资的银行贷款仍是最主要渠道,占比达73.5%。

会议提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表示,本次会议明确直接融资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我国将坚持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和公司债市场。银行信贷间接融资体系面对影子银行的严重干扰,利率市场化的效果有待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迟迟未能显著下降。因此,本次会议再度提及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通过股票市场的建设来降低股东权益融资成本,通过公司债市场的发展来降低债务成本,这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举措。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考虑到目前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发展的阶段和特征,中央依然采取鼓励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举的发展策略,在直接融资层面更多是希望通过创新来提升增量;而在间接融资层面更多是存量调整,在国有大行推进自身战略转型的同时,希望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来提升银行系统的市场化程度。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指出,在间接融资占主导的金融体系下,银行更愿意服务国企央企客户。因此,为了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精准脱贫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就必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动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于国有金融机构,未来应进一步发展中间业务,加快与互联网机构的融合,增强自身竞争力。

谈及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连平称,银行正在推进体制、机制、业务、人力资源、财务和成本等方面的转型。但战略转型最重要的还是业务转型。业务要从过去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转为精细化、集约型的业务模式,将来更多朝着低资本占用和轻资产等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未来要更多地发展跟收费有关的服务。比如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计划,包括融资、咨询、财务管理等方面。同时,业务转型也需要体制、机制作为支撑,如果内部体制和机制依然比较僵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业务转型恐怕也会因此受到阻碍。

证券时报:金融监管“将改革进行到底” A股“将价值进行到底”

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即将在央视开播。就在日前,备受市场瞩目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京召开,此次会议可谓未来5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风向标”。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向市场传达了一个明确信号:在金融领域,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对A股市场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将价值进行到底!

资本玩家时代过去了

根据对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新闻通稿的词频统计,风险和监管是最为高频的词汇,分别出现了31次和28次,这也说明防控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监管成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而且,防风险、去杠杆远未到头,将是“永恒主题”之一。

深圳翼虎投资总经理余定恒认为,本次金融工作会议透露出非常明确的“加强金融监管”信号,强调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脱虚向实,金融监管更加强调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把金融监管和金融安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金融监管今后不会放松,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会加强,玩概念、壳资源炒作、市值管理等纯资本运作、不为实体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做法,会受到遏制。同时,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有助于横跨多个金融子行业的监管更为有效,具体到资本市场,那些作奸犯科、违法违规的投机炒作、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行为会受到更加严厉的监管和处罚。“一句话:在A股市场要生存下去,还是老老实实做好价值投资!”余定恒表示。

深圳聚沣资本总经理余爱斌认为,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来看,金融监管的大方向更为明确,监管套利会受到抑制,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成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这个方向来看,股指不会大起大落,各种投机炒作在A股市场今后将更加没有生存空间;与此同时,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既然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就说明IPO不会轻易停止,甚至很有可能会加速,至少会保持稳定的节奏。

余爱斌表示,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来看,对A股市场整体是偏利好的。加强金融监管、IPO保持稳定节奏,这两个信号表明,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会加强,真正立足于企业价值的投资才能生存,资本玩家的时代过去了。

不宜盲目看空中小创龙头

在丰岭资本董事长金斌看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表明,金融监管在加强、价值投资的基础在夯实,这实际上进一步强化了A股市场今年以来的方向:炒股一定要看企业基本面。以互联网金融为例,官方新闻稿通篇,仅有一处直接提到了互联网金融:要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

在中小创疯狂的前几年,互联网金融就是A股市场制造估值泡沫的急先锋。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更加侧重于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这就说明,那些纯粹玩弄概念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或者上市公司以收购互联网金融企业作为做市值管理的幌子,推而广之,纯粹玩资本运作、不对实体经济有益的资本游戏,无论你制造的概念多么新颖和“酷炫”,今后在A股市场都要歇菜了。而这样的资本运作公司主要集中在中小创里面,中小创公司将继续挤压估值泡沫。

余定恒认为,白马价值股经过今年以来的上涨后,目前不少个股其实也面临估值压力,虽然谈不上贵,但确实也不便宜了。另一方面,中小创也面临价值回归之旅,创业板的龙头公司,尤其是那些动态市盈率跌到30倍附近、业绩增长在30%以上、PEG小于1的公司,下跌空间已经不大了。虽然整体上中小创还是会估值下移,但这个时候盲目看空中小创龙头品种,也是非理性的。

余爱斌表示,中小创前期的杀跌,主要是业绩和估值泡沫的“双杀”。金融工作会议给投资者传递的最大信号很简单:就是炒股要看基本面和业绩增长!

与此同时,也有私募基金经理表示,从金融工作会议传递的信号来看,对国有企业债务的处理,债转股可能会作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五大行均已成立专司债转股的子公司,债转股加速落地,A股市场围绕债转股和AMC的行业和个股也值得关注。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