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陶瓷厂,到中国建陶第一品牌; 从石湾的改制企业,到布局全球的行业大鳄;从业内追赶者到弄潮者……
何新明一手打造出中国陶瓷界声名赫赫的东鹏陶瓷。如今,在位于佛山禅城区江湾三路12号东鹏大厦9楼的办公室,何新明思考最多的是企业未来战略和核心团队培养。
须知一家企业成功的背后,其缔造者往往身先士卒。70多岁的华为总裁任正非只身考察一线市场,东鹏董事长何新明也是亲自走访佛山陶博会。尽管已经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两年,但何新明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他称“还要干10年”。
大鹏之志 不言放弃
不忘初心的信念早已融进何新明的骨子里,也给东鹏的企业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得益于这种坚守实业、坚守陶瓷的精神,东鹏一路走来,经受住了投资、地产等快钱行业的诱惑。
1991年,东平陶瓷集团先后成立几家分厂。3年后,何新明被任命为东平总厂厂长。不料,当年5月,一场特大洪水将东平陶瓷厂毁于一旦,企业面临解散危机,不得已退守沙岗的一个小车间。
“不轻易言败,哪怕大水淹了厂房,我们也要等待机会,不忘初心坚持到底。”1995年,何新明迎来从业生涯的又一次挑战,也被他认为是此生最大的危机。这一年,他接管了负债1.4亿元濒临倒闭的华泰陶瓷,厂房设备残缺,债主临门,为躲避纠缠,何新明将办公地点搬到车间。巨大的压力让他从那个时候就患上了高血压。
坚守的背后,是何新明接手工厂时就立志有所作为的强烈追求和梦想支撑。此时的建陶产业还处于粗放竞争状态,没有品牌概念,何新明当时的小目标就是创立品牌,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接管华泰后,未来将企业带到何处?何新明第一个愿景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第一;二是要打造民族品牌。上世纪90年代,洋品牌在中国一骑绝尘,本土企业纷纷跟风起了“洋名字”,而鹰牌、海鸥、蝴蝶等“会飞的鸟”也在市场上一飞冲天。何新明翻阅词典书籍,在《庄子》的《逍遥游》看到了对大鹏的讴歌,寓意志存高远、前程远大。这非常契合他的理想和情怀,加上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和对原来东平厂的情结,“东鹏”品牌由此问世。